492
瀏覽騰沖南詔古城有什么功能?好不好玩?
騰沖西山壩古城遺址尚存,城分內城外城,城之東北原有大涌泉,水分九條流經(jīng)全城,稱(chēng)為“九龍吐水”,街道橫豎交叉,形成“七十二條巷”,條條街道有花有柳,于是又被稱(chēng)為“七十二條花柳巷”。
一般認為,騰沖西山壩古城始建于南詔時(shí)期,但是,為何要建得如此繁華、奢侈,它到底是干什么的呢? 其繁華奢侈說(shuō)明絕非軍事用途。南詔時(shí),永昌節度轄下的越禮城在今界頭或明光,而越禮城轄下二城,一為長(cháng)傍,今屬緬甸國,一為藤彎。南詔的軍事和政治的用城如此,其中并無(wú)騰沖城。藤彎與騰沖,在唐朝人樊綽的《云南志》中是并列地名,后來(lái)有人疑為二名同為一城,但無(wú)憑據也無(wú)道理,因為“彎”、“沖”二字音、形俱遠,無(wú)法訛為一字??梢哉J為,藤彎城與騰沖城各是一城,藤彎城可能在離騰沖城不遠處,考慮其軍事需要,應在多方險要,一方有緩坡退路(宜馬)而且交通較為便利之處。為什么呢?因為藤彎城系越禮城的下轄,為監管騰沖城,故不可遠,遠則不及;不可近,近則易生怨。 既然不為軍事和政治需要,那么騰沖西山壩古城的功能是什么呢?
西山壩古城的內城應該建設較外城早,疑為藤越王所居。南詔皇帝隆舜在其詩(shī)作的附注中曾有“藤越,鄰國名也”之說(shuō),顯然藤越國到隆舜時(shí)尚存在。隆舜時(shí)已為南詔末期,所以南詔中期,藤越國的地位應當更為顯赫。藤越王住在西山壩古城的內城里是有道理的——不然的話(huà),住到哪里去?亦正因此,南詔永昌節度的派出軍政官員才不會(huì )住到騰沖城,而是住越禮城、長(cháng)傍城、藤彎城。
西山壩古城的外城主要功能應為玉石加工與貿易。為什么呢?
一、其位置處于要道,尤其是玉石運輸的必經(jīng)之地;
二、史書(shū)稱(chēng)南詔婦女多綴“瑟瑟”(碧玉),卻尚未發(fā)現在何處加工;
三、西山壩古城的建設樣式與南詔時(shí)所建各城城形迥異,必有特殊原因,條條街巷通水流,正符合玉石加工用水的特點(diǎn);
四、只有做玉石加工與貿易這種高商業(yè)利潤的行當,才會(huì )有“七十二條花柳巷”的超級繁華——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繁華,與京城相近的繁華。
綜上所述,可以認為,騰沖西山壩古城的功能是:內城住藤越王,外城為玉石加工貿易區。如果行家里手再找到旁證材料,這將對騰沖的文化強縣建設和旅游大縣建設大有益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