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3
瀏覽清康熙23年,康熙皇帝首次南巡。
康熙為何青睞江南?
因為江浙一帶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(xiāng)、豐饒之地,是清政府的主要“糧袋子”和“錢柜子”,維系著朝廷的經濟命脈。在當時,江浙繳納的糧賦占全國的38%,稅銀占全國的29%,關稅占全國的50%。當時鹽課銀是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,鹽課銀的60%以上來自江浙。京城每年需要的400萬石糧食,三分之二從江浙漕運進京。
但由于明末清初以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(zhàn)亂,造成了人口大量減少,土地大片荒蕪,經濟蕭條。
迅速的恢復和發(fā)展生產,是戰(zhàn)爭結束之后的首要任務,為此,康熙帝決定出京巡視,到江南走一走,看一看,他把這當做治國安邦的一項重要措施。
要穩(wěn)定江南,首先要取得民心。然而,江南人民難以忘懷清政府對江南這塊土地的踐踏,難忘“揚州十日”、“嘉定三屠”這樣的浩劫。
康熙一路上都在思量,如何才能找到一個辦法,讓江南人對清政府不再耿耿于懷,能夠認可現(xiàn)在的朝廷。
九月下旬,南巡船隊到望亭。康熙帝每到一地,都愛微服私訪,這次他是一身教書先生打扮,由一班大內高手暗中保衛(wèi)著,踏上望亭街閑逛,眼觀四處景,耳聽八方音。
在一個街角,康熙帝看到一位老婦人,面黃肌瘦,破衣爛衫,跪地求乞。周圍人臉上都露同情神色,卻無人投一文小錢。康熙帝覺得奇怪,便向旁邊一名老者打聽。
老者嘆口氣,說道:“這位客官你是外地人吧?凡是本地人都知道,她的丈夫在本朝大軍殺到江南之時,在太湖組織抗清,事敗被擒,梟首示眾,她就成了大逆匪首的家眷,田產房屋充公,衣食無著,欲待做個傭人糊口,也無人敢雇她,唯恐官府追查。所以,這些年來,她只能乞討,我們也不便明里施舍,少數(shù)膽大的在夜晚偷偷丟點吃的在街旁待她來取,也是提心吊膽的,萬一給官府抓著,那就糟了?!?/p>
康熙帝聽了,腦中靈光一閃,對了,何不在這老婦人身上做做文章,讓百姓知道,朝廷已不再揪住過去那些事不放,你們也就放下往日恩怨,踏踏實實過日子吧。
主意打定,他向街邊店鋪借了筆墨,在隨身帶的素白折扇上寥寥畫了幾筆,蓋上印,對老婦人說:“你拿這把扇子到長洲縣衙去,那知縣欠我銀兩,見了此扇,會給你銀兩的。從此你不用再乞討,好好度過余生吧?!?/p>
一天之后,一個消息轟動望亭,說的是老婦人持扇到縣衙,長洲知縣認出折扇扇面上蓋的是當今皇上的一方閑章,當即香案供奉,并妥善安排老婦人生活。
又過了一天,街上貼出告示,上書皇帝口諭,大意是:朝代鼎革,難免傷及生靈,朕每念及此,心內不忍,如今四海太平,軍民人等不可不珍惜,朕不愿再看到如那老婦人一般的心酸場面。
這件康熙南巡小插曲飛快地從望亭傳出去,傳到了江南每個角落,產生了一次巨大影響。百姓都說,皇帝所言極是,我們是應該放棄仇恨,好好珍惜太平歲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