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9
瀏覽云南石林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(shù)的中外游人,曾經是或許今天也還是云南旅游的“晴雨表”、“風向標”,可謂是名符其實的云南旅游的驕傲。曾有業(yè)界專家用“山石冠天下、風情醉國人”來贊美石林綺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。至今還銘刻在每一位到過石林、感受領略過石林魅力的人們心中。
“石林火把節(jié)”是怎么一回事?
可如今石林的旅游發(fā)展似乎正在從巔峰走向平川。且不說省外,僅是省內各景點的紛紛崛起,石林“阿詩瑪”頭像,好像已不能代表云南旅游的標志。究其原因,石林忽略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——民族文化。試想,石林旅游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如果忽略了以“火把節(jié)”和“阿詩瑪”為代表的傳統(tǒng)石林民族文化,還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到無數(shù)中外游客到石林來觀光旅游嗎?屆時,石林的山石依然“冠天下”,可石林人文風情不再“醉游人”,還會有這么多人向往石林,夢游石林嗎?
之所以這樣憂慮石林的未來,是因為內心深處對石林割舍不掉的永遠的眷戀。因此,筆者呼吁當?shù)卣谑袌鼋洕粩喟l(fā)展的今天,更要加大和扶持以“火把節(jié)”、“阿詩瑪”為代表的傳統(tǒng)文化,并謹慎領會“政府領導、市場化運作”的含義。否則一任泛濫市場化運作,或所謂市場經濟手段,把傳統(tǒng)文化一點點丟棄在“致富”的大路旁,將來的人們也許就再也感受和領略不到“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”的歌曲內涵。
每年的農歷6月24日,在著名的航天城、“月城”西昌,聚居在那里的彝族同胞要穿上節(jié)日的盛裝,載歌載舞,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、賽馬、摔交、射箭的比賽,并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游行,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。
火把節(jié)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,自漢唐起,已沿襲一千多年?;鸢压?jié)一般于每年農歷二十四日舉行,歷時三天。有關火把節(jié)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(shù)十種,內容豐富,優(yōu)美動人。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說法是:
一、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(彝族神話中的天神)派嘍羅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,人們在支格阿魯(彝族神話中的英雄)率領下毫不畏懼,在農歷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,戰(zhàn)勝了天神,于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(jié),代代相傳。
二、書倫撰修《西昌縣志》載:……唐開元間,有鄧耿詔者,六詔之一也。南詔欲并五詔,因星回節(jié)召五詔令飲于松明樓。鄧耿妻慈善,懼難止夫勿行,不聽,乃以鐵釧約夫,背而別。比至南詔,火其樓,諸詔尋夫骸不可識,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。南詔異其惠,以幣聘之,善以夫未葬為辭,既葬乃于櫻城自守。南詔以兵圍之,三月食盡,善盛服端坐餓以死,南詔尋悔,旌其城曰德源。今滇俗6月24日,比戶所松焉。燎長丈余,入夜爭先燃之,用以照田祈年,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。戚友會聚,剁牲飲酒,夷漢同之……。正如《西昌縣志.文藝志》(建昌竹枝詞)所載:赴宴先知去不回,柴樓煙冷尚余哀,而今火樹沿成俗,忍使冰心化作灰;慧心早卜去難回,贈到金杯隱自哀。千古人猶照亮節(jié),吞來六詔已成灰。
三、遠古的時候,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,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(zhàn)勝,狼狽地逃到天上,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,于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,遷怒于人間,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,危害人民,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,戰(zhàn)勝了天神,這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,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(jié)。
火把節(jié)是石林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屆時家家飲酒、吃坨坨肉、并殺牲以祭祖先。人們穿新衣,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,男人們參加斗牛、羊、雞、賽馬、摔跤;婦女則唱歌,吹口弦,彈月琴。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轉;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,火光一片,然后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,打著火把,喝酒、唱歌跳舞,一直玩到天亮結束。